在全球鈷庫存臨近見底的情況下,持續了7個月的鈷出口禁令將于10月15日結束,配額制度將成為新規則。作為全球鈷資源核心供應國,剛果(金)的政策變動勢必影響鈷資源的供需再平衡。
配額制正式推出
9月21日,剛果(金)戰略礦產市場監管控制局宣布,該國自10月15日起結束自今年2月22日以來實施的鈷出口禁令,并于10月16日改為實行出口配額制度,直至另行通知。
該機構在聲明中說,在今年余下時間內,在剛果(金)的礦企將被允許出口逾1.8萬噸鈷,2026年和2027年每年最高出口量為9.66萬噸。
剛果(金)是全球第一大鈷資源大國。民生證券研究院統計,2024年剛果(金)鈷礦儲量600萬噸,全球占比55%,位列其后的澳大利亞、印尼鈷礦儲量全球占比分別為15%和6%。而落實到鈷資源產量,剛果(金)在2024年產出22萬噸,全球范圍內占比達76%。

中國是鈷資源的主要進口國,目前我國精煉鈷產量在全球精煉鈷市場占比達八成左右。
行業對配額制度的推出早有預期
近期,接受記者采訪的礦端、冶煉端企業高管均判斷,本輪禁令到期后,剛果(金)大概率將配合過渡期推出配額制。此前,市場也有“出口禁令至少再延期兩個月”的流言傳出,但沒人預期會恢復鈷資源自由出口。

銀河證券9月21日研報稱,剛果(金)正考慮將其鈷出口禁令延長至少兩個月,與此同時,該國官員正致力于敲定一套配額制度,以取代當前的出口禁令。剛果(金)鈷產量占據全球產量的74%,剛果(金)頒布鈷出口禁令后,自6月起我國鈷濕法冶煉中間產品進口量環比大幅下滑62%,已由原先5萬噸左右水平降至8月的0.5萬噸。
銀河證券表示,若本次出口禁令再延長至少2個月,進口原料供應減少,考慮2-3個月的船期,或將導致2026年2月國內鈷原料供給出現短缺;疊加新能源汽車和消費電子需求旺季來臨,國內產業鏈庫存有望加速去化,以及短缺預期下上游惜售下游補庫情緒,或將為鈷價上行提供強力支撐。
“根據SMM,供應端,主流礦企繼續維持封盤,貿易商等待剛果(金)政策,同樣選擇暫停出貨。”華西證券9月21日研報顯示,需求端,在高原料成本壓力下,冶煉廠僅維持剛性采購節奏。整體上看,在政策暫未落地的情況下,市場買賣雙方都不太敢提前做出判斷,市場維持清淡。
華西證券預計,政策落地后,鈷中間品價格或將出現明顯變化。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鈷消費國之一,長期以來高度依賴剛果(金)的鈷原料供應。剛果(金)禁令將于9月22日到期,若該禁令繼續延期,全球鈷供應或有進一步收緊預期從而支撐鈷價進一步上行,后市需關注剛果(金)鈷出口禁令變動情況。
“如果真的放開的話,鈷價就沒法看了,剛果(金)方面的這些動作都白做了。”有冶煉廠方面人士向記者表示。
寒銳鈷業、洛陽鉬業等回應
對于剛果(金)將于10月結束鈷出口禁令并引入配額制度,中新經緯9月22日以投資者身份分別致電騰遠鈷業、寒銳鈷業、洛陽鉬業等公司。
洛陽鉬業工作人員表示,目前正常生產,后續要看禁令結束后配額如何落地,公司將根據實際情況采取應對措施。另外,公司會向剛果(金)政府申請配額,并且與當地政府保持溝通。
寒銳鈷業工作人員稱,剛果(金)政府對鈷出口禁令的政策,此前市場傳出不同版本,公司都有準備應對措施,目前改為實行出口配額制度與公司評估的大方向一致。該工作人員還表示,(鈷出口)未來慢慢釋放配額,量可能減少,公司原料供應及生產沒問題,價格可能上漲,最后還得看市場走勢。
騰遠鈷業工作人員稱,剛果(金)結束鈷出口禁令并將實施配額制在公司預計范圍內,并表示有跟當地監管部門積極溝通。
另外,華友鈷業工作人員表示,公司的鈷主要從印尼濕法項目提煉出來,沒辦法判斷剛果(金)相關政策對鈷價的影響。
值得一提的是,剛果(金)暫停鈷出口曾導致鈷價大漲。
剛果(金)今年2月22日宣布暫停鈷出口,6月又延長三個月。根據Fastmarkets數據,今年年初,鈷的基準價格一度跌破每磅10美元,2021年來僅有兩次跌破該水平,另一次的時間是在2015年底。禁令公布后,鈷價反彈近60%。
庫存已經見底
有礦企肯定的告訴記者:“在長達半年的出口禁令生效期里,確確實實一斤鈷也沒有離開剛果(金),如出口禁令再不放開,市場庫存或已不足支撐產業鏈在今年內的正常運作。”
作為全球最大鈷生產商,洛陽鉬業在剛果(金)運營兩座世界級礦山TFM和KFM。上半年,洛陽鉬業鈷生產量達6.1萬噸,同比增長了13%,但是庫存量同比較上年年末激增35.09%,達到5.7萬噸。洛陽鉬業證券部工作人員告訴記者,銅、鈷作為伴生礦產,前者正常增產,鈷也必須等比例增產,新增產品在當地積存。
全球鈷原料流通受限后,下游各環節的正常運作都意味著戰略庫存的消耗,礦企、貿易商搬空了剛果(金)海外的港口碼頭,大型冶煉廠逐漸清空了原料備貨周期超三四個月的倉庫。業內人士告訴記者,如果真的按照流言將出口禁令延期到年底的話,一些頭部礦企也將出現斷供的情況,連鎖效應也勢必會向下游逐步延伸。

終止出口禁令、推出的配額制度的動作雖然整體符合預期,但是業內普遍認為其配額規模較預期偏低。在庫存見底的背景下,行業內今年應對鈷資源平衡和重構的挑戰,或許將在禁令解除后才剛剛開始。
中國企業正在開拓新的鈷資源供給渠道
印尼鈷資源的開發是其中一個重要的變量。今年上半年,格林美(002340)的印尼鎳資源項目(含參股產能)實現自產鈷金屬3667噸,同比增長125%。格林美董秘潘驊告訴記者,“公司2017年就到印尼投資發展,不懈堅持的長期主義在近2年開花結果,今年有效對沖鈷禁運,滿足了全球鈷產品的核心供應,捍衛在黑天鵝事件背景下的公司市場信譽。”
近年來,青山控股集團、華友鈷業、寧德時代等企業均已參與印尼鈷資源相關項目。有受訪礦企表示,雖然當下印尼板塊的出貨量和剛果(金)不是一個量級,但是情況可能在2026年開始出現變化。而據鈷協會此前預計,至2030年印尼鈷產量將占全球的16%。

隨著鈷價的提升、動力電池回收潮的臨近,資源回收行業也正變得更具商業性。在去年格林美鈷資源回收量已經超過了1萬噸,達到全球第一水平。潘驊判斷,隨著2026年、2027年動力電池回收量達到高峰,鈷作為三元鋰電池中回收效益最高的金屬元素之一,其二次資源自給將會進一步提升,可以有效緩解鈷資源的供應壓力。
“我國作為新能源材料的生產大國,包括鈷、鎳在內的戰略資源以產品的形式出口海外,如果我們不僅能實現產品走出去,也能實現廢品收回來,并實現高效、安全再利用,無疑將強化相關產業的發展風險。”潘驊呼吁。據悉,目前格林美已經在韓國、印尼設立動力電池回收工廠,旨在為全球動力鋰電池回收提供中國解決方案。
注:本文來源于證券時報、中新經緯等
圖文如有侵權,敬請聯系刪除